仙一网 - 文献资料 - 医学书籍 - 人体奥秘

内分泌系统

水的平衡方式

  一、摄人的水与排泄的水

  我们身体所需的水分,主要通过食物与喝水摄取。每日大致上从食物中获得1.2升,喝水为1.1升。另外还要摄取300毫升的代谢水。代谢水可以认为是在物质合成时有失水反应,所以需加水分解时所用的水。

  一般人水分应占体重的72%~75%左右,假如体重为60公斤,水分占70%的话,则水分重量为42公斤。这其中的2/3即28公斤存在于细胞内,称为细胞液。剩下的1/3即14升存在于细胞外(细胞之间及血液中),称为细胞外液。

  那么,水分又是怎样排泄的呢?一般会认为大多作为尿而排出,实际上,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随呼吸及从皮肤蒸发而排出。发现这种现象的是在公元前250年希腊一个叫埃拉普斯特拉德斯的人。他把动物(如鸟类)放入一个筐内,经常测它的体重。他注意到把它们的粪尿与体重一起计算后总是缺少一部分,他把这部分称为“不感蒸泄”(不知不觉中失去的水分)。

  经计算,水在这几种排泄中,作为尿是1.5升,不感蒸泄是1.0升,随大便排泄为100毫升。

  为什么除尿外还要以其他形式排泄水分呢?在人的身体内要保持一定的渗透压。比如血液通过肺的时候要随呼气排出一定水分。这样部分血液会变浓,渗透压上升,而血液中的盐分又会浓缩到尿中,使渗透压又下降,就是说尿要比一般的体液浓一些,这是相对于不感排泄的必要措施。

  二、有“想喝水”的中枢吗?

  人们体内的水分量是被严密地维持在一定数量内,一般仅在0.22%左右的范围内变动。比如在体重为60/公斤的人体内,水分量的变动仅是正负92毫升以内的量。若失去0.5%的水,就会感到口渴,这个量对于60公斤体重的人仅约300毫升。

  那么,因渴想喝水的中枢在什么地方呢?最初认为是在丘脑下部。当用吸管将高渗透压的盐水注入称为渗透压感受器的视索上核时,动物就会因干渴而大量喝水。用电刺激此部位时,也是同样的效果。反之,破坏视索上核后,则动物就不饮水了。当然抗利尿激素也有重要的作用。但饮水中枢与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部位不一定一致。

  即使现在,对于饮水中枢究竟在何处仍有争论。但一般认为是在脑室周围的器官,特别是在脑桥下器官或是在视神经上核中。这部分与其他的脑器官不同,称为脑血液关门。一个不太发达的部位。血液中的物质容易从这里进入。

  三、咽喉有“满水”的深知器吗?

  我们的体内一旦失水,血液(体液量)景会减少,其渗透压上升。即使在不失水时,若吃了咸的食物,咽喉也感到干喝。这个信息是如何传递给饮水中枢的呢?首先,体液减少后,会从肾脏的输入细胞部分释放出一种叫肾素的蛋白分解酶,这种酶可产生能释放出激素的血管紧张素Ⅱ,它可以在肾上腺皮质上活动,产生出叫醛固酮的激素。醛固酮在肾小管中能促进钠与水的再吸收,防止体液的丧失,另一方面,进入脑室周围器官,引起干渴的感觉。

  血液的渗透压上升时,会刺激视索上核及室傍核释放出抗利尿激素,同时由于视索上核及室傍核与干渴的中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仍可导致产生干渴感.起到想饮水的作用。

  但是,咽喉干渴后即使饮水,水不在胃里吸收,而是在小肠大肠里吸收,所以从喝水到被吸收,也就是使血液的渗透压下降需要一段时间。

  当咽喉感到干渴时,一喝水就会解渴。猛然一想,可能会以为由于胃的膨胀而止渴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这样一个实验,把狗的食管切断,使其不连接到胃上,让它饮水后,它喝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再喝了。这表明,只能在咽喉中才能感知要喝多少水才能止渴,这种感知装置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说明一下。

  当我们非常干渴时,一旦急速饮水后,虽然水不会立即进入血液中,但也感不到口渴了。这种现象在吃食物时也会看到。在饥饿时吃个大的三明治后,虽然不会立即消化,但也很快会恢复元气。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吧!大概是食物进入胃中后,某些精或氨基酸会从粘膜吸收,再将此信息刺激神经系,肾上腺皮质系等,使人很快恢复元气。

  还有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例子。当人的咽喉因患癌不能饮水而受干渴的折磨时,若口中含一些水,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解渴。这表明干渴实际上是由一个复杂的机构所控制。

  四、无论喝多少水也感到口渴的病症

  喝水多、排尿多,这种现象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在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就有人记载过糖尿病。实际上在苏格拉底以前的1000年时,就有过如下的记载:症状是多尿,可服点心、小麦粒、沙子与水的混合物,4日内即见效。

  公元2世纪,阿莱泰悟士曾这样叙述:“糖尿病是肌肉及手足在尿中被溶化的病,患者即使不断地饮水,但也不能止渴,好像喝的水总也赶不上排的尿。

  糖尿病又称DiabetesMellitos,这是个希腊语。

  到了17世纪,查尔斯二世的御医特马斯·威利斯曾这样说:“糖尿病患者无论喝多少水.都会排出更多的尿。病人为不断地干渴及消耗热量而苦恼.尿像糖或蜜那样有甜味。”这个时期,人们已发现了尿中含糖。糖尿病中的“Mellitus”就是拉丁语中“蜜”的意思。到了18世纪,德布松这样记载:“在血液中已经有甜味,含有糖分,糖不是在肾脏中制造的,而是在这之前的血液中就存在。”

  在上述发现后,郝齐克与布斯特发现了从胰脏中能分泌出胰岛素,并阐明了由于胰岛素的欠缺,使糖代谢受到影响,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那么,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多尿呢?这是因为由于尿中的糖分多,肾小管中的渗透压上升,体内不能再吸收尿中水分的缘故。

  我们再从上述的内容中,对体液(血液及淋巴液)的维持机构进行一次归纳。体液的渗透压增加后,刺激丘脑下部叫渗透压感受器的视索上核及室傍核,使其释放出抗利尿激素后再吸收水分。另一方面,体液量变少时,肾素会产生出血管紧张素Ⅱ,它可释放出醛固酮。让再吸收水分,还可以在脑室周围器官中作用,产生干渴感,起到想饮水的作用,使体液回复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