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一网 - 文献资料 - 医学书籍 - 中医学基础

第四节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多发病,大多由肺炎双球菌感染而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呈叶、段分布,重者可累及数叶,有20-30%病例可发生菌血症,严重菌毒血症可有周围循环衰竭。

  中医学认为肺炎是肺系的外感热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以发热、恶寒、咳嗽、胸痛、口渴、汗出为主症,属于中医学的“风温犯肺”“肺热咳喘”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肺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据免疫血清试验已测知有86型,其中第3型致病力最强,该菌存在于正常人体的上呼吸道,当机体突然受寒、疲劳、醉酒等及病毒感染后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时,影响纤毛的活动。细菌在肺泡内繁殖而导致肺炎。常呈叶、段分布,病程可分为四期;早期为充血水肿期,细菌侵入肺泡后引起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水肿和浆液渗出;继而为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及红细胞的渗出;进而为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内充满大量白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最后为消散期,肺泡内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被溶纤维蛋白酶所溶解后经血液吸收。消散后肺组织可完全恢复正常。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人体寒热失调,受凉淋雨,或起居无常,过度疲劳时,正气受损,卫外不固,风温之邪乘虚犯肺而发病。

  《温病经纬》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初起风温外袭,邪犯肺卫,卫气郁阻,肺气不宜,故见恶寒发热,咳嗽,头痛身楚等肺卫表征,继而热入气分,热毒壅肺,肺失宣降,故见高热、咳喘、汗出、口渴;热灼肺津,炼液为痰,故喀黄痰;热伤肺络,则喀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痰热交阻,气血阻滞,则胸痛。若正不胜邪,热毒炽盛,为传营血,扰乱心神,轻则烦躁不安,心悸失眠;重则神昏谵语;热极生风,则抽搐。邪热太盛,正气不支,可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阴竭阳脱之危象。若正胜邪却,痰热消退,则可出现神疲乏力,手足心热,脉细数等气阴两伤之候。

  临床诊断

  一、辩病

  (一)症状与体征:常有受凉、淋雨、劳累、酗酒等诱因,发病急骤,突然寒战,高热可达(39-400C以上),咳嗽、胸痛、咯脓性痰或铁锈色痰,,病变范围广泛者有呼吸困难、紫绀或消化道症状,严重菌毒血症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早期体征仅有呼吸音减低,实变期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有管性呼吸音和湿性罗音。

  (二)实验室检查: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肺炎双球菌。胸部X线检查:早期仅有肺纹理增多,有淡薄均匀的阴影,实变期可见大片状致密阴影波及整个肺叶或肺段。

  二、辩证

  按病情发展及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五型。

  1.邪犯肺卫

  主证:发病急骤,恶寒或寒战、发热、咳嗽、痰微黄、口干渴、舌稍红,苔薄黄,脉浮数。

  辩证:风温为阳邪,故发病急骤;风温上受,首先犯肺,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轻者恶寒发热,重者寒战发热;卫气郁阻,肺失宣肃,故咳嗽、痰微黄;风温之邪,易伤津液,故口干渴;舌稍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之象。

  2.痰热壅肺

  主证:高热不退、咳嗽、胸痛、咯痰黄稠或铁锈色痰,气促发绀,口干欲饮,尿少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洪滑数。

  辩证:温邪入里,热毒壅肺,肺失宣降,故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热灼肺津,炼液为痰,故咳痰黄稠;热伤肺络则咯铁锈色痰;痰热蕴结,气血阻滞,故紫绀、胸痛;热伤阴液,肺不布津,故口渴欲饮,尿少便干,舌红苔黄,脉洪滑数为痰热之象。

  3.热入营血

  主证:高热、咳喘、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甚则抽搐,面色青紫或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细数。

  辩证:热毒内陷,逆传心包,神明被扰,故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热劫肾阴,水不涵木,筋脉失养,则见抽搐;热入营血、气血阻滞,故面色青紫;迫血妄行则衄血;舌红绛,苔黄干,脉细数为热入营血之象。

  4.正气虚脱

  主证:体温骤绛,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呼吸短促,神志模糊、舌质暗淡,脉微欲绝。

  辩证:邪热太盛,正不敌邪,阳气暴脱,热极生寒,故体温骤降,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呼吸短促,神志模糊等;或汗出太过,阴液骤耗,气随液泄,气阴两伤之故;舌质暗淡,脉微欲绝为阴竭阳脱之危象。

  5.温邪伤阴

  主证:病邪留恋,日久不愈,低热,咳嗽气促,痰少而粘,手足心热,动则乏力汗出,唇舌干燥,舌红、少苔、脉细。

  辩证:正胜邪却,热邪虽渐退,但痰热未净,故见低热,咳嗽气促,痰少而粘;热伤阴液,虚热内生,故见手足心热;肺不布津则唇舌干燥;肺气不足则气短乏力,动则汗出;舌红,少苔,脉细为气明两虚之象。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高热时可头枕冰袋或酒精擦浴,气急紫绀时可给以鼻导管吸氧,咳嗽咯痰时可用氯化铵0.6g3次/日,或必嗽平16mg3/日。

  (二)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轻者可用青霉素G80万u2次/日,肌注;重者可静脉滴注,每天剂量400万u-800万u或更多。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轻症者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2次/日,或用红霉素0.4g 3次/日,重症患者静脉滴注红霉素每日1-1.5g或用头孢唑啉每日4-6g静脉滴注;其他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先锋铋等也有效。疗程一般为1周,或热退后3天停药。

  二、中医治疗

  1.邪犯肺卫 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方药用银翘散加减:银花20克、连翘15克、大青叶30克、薄荷6克 前胡9克 桔梗9克 杏仁9克 桑白皮12克 玄参18克、芒根30克。

  2.痰热壅肺 治宜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方药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麻黄6克 杏仁9克 生石膏30克 鱼腥草30克 虎杖15克 蒲公英30克 黄芩15克 冬瓜仁15克 桃仁10克 生薏仁30克 芦根30克 甘草6克。

  3.热入营血 治宜清营透热,清心开窍,凉肝熄风。方药用清营汤加减:水牛角30克 黄连9克 生地24克 玄参15克 麦冬12克 银花30克、连翘12克、鱼腥草30克 丹皮12克 菖蒲10克 白芍18克 甘草6克。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抽搐加羚羊角、全蝎。

  4.正气虚脱 治宜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方药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人参10克 熟附子9克 肉桂6克 麦冬12克 五味子9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5.温邪伤阴 治宜益气养阴,清肺化痰。方药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9克 石膏20克 麦冬12克 太子参20克 桑白皮12克 地骨皮12克 石斛9克 贝母9克 瓜萎15克。

  三、验方成药

  1.唐都医院中医科,自拟清肺消炎汤治疗大叶肺炎33例,全部治愈。药用鱼腥草30克 虎仗30克 大青叶30克 黄芩15克 赤芍15克 丹皮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大黄10克 白茅根30克。一日一付,水煎服,高热者一日二付。

  咳甚加百部、桔梗;胸痛加瓜萎、元胡;阴伤加沙参、麦冬;气虚加黄芪、山药。适用于痰热壅肺及热毒内陷者。

  2.银翘解毒片4片3次/日,适用于风温犯肺。

  3.鱼腥草20克、蒲公英20克 虎仗20克 败酱草20克 水煎服。适用于痰热壅肺。

  4.羚羊角3克或羚羊骨30克,加水300ml,煎成200ml,频频饮用,适用于热入营血。

  预防和护理

  1.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外邪的能力,可做气功或保健操等。

  2.注意生活起居方面的卫生,如注意寒热,预防感冒;注意作息,避免疲劳;注意饮食清洁,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等。

(宋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