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一网 - 文献资料 - 医学书籍 - 临床营养学

19.5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防治

  第一次用碘盐预防地方甲状腺肿的试验是在法国进行的:对患甲状腺肿的家庭供应加有碘化钾:盐=1:10000~1:50000的碘盐。

  1917年,美国学者Marine等,对5000名11~8岁的女性青少年进行了成功的预防地甲肿的试验:于一年内在春、秋两个季度,在每一季度的10天中,每天供给每个受试者200mgNaI,亦即每年共服4gNaI。试验结果表明,接受NaI的,甲肿发病率是0.2%,对照组是27.65,原来有甲肿的人,接受NaI组有60.4%缩小,对照组只有13.8%缩小。观察到11例碘性甲状腺毒症患者,但停药几天后症状完全消失,这个试验为碘预防地甲肿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后,在美国、瑞士、希腊、芬兰、苏联、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及南美和亚洲的某些国家,便开始推选碘盐预防地甲肿的工作。

  我国在解放前,对于预防地甲肿,只不过作了一些试验性工作,受益人数微不足道。真正有计划、有领导的大规模预防工作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的。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在1956年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防治地甲肿。为加强地方病工作,中共中央于1960年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1973年又将地甲肿列为五种重点防治的地方性疾病之一。我国各地的地甲肿与地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许多严重的流行区,地甲肿发病率大大降低,也不再有新的地克病患者出现。1980年提出五年内在北方十六省市区(新疆南部除外)基本控制地甲肿与地克病,于1990年在全国要控制这两种病。但是,防治工作发展得还不够平衡,有的地区食盐加碘落实得不够严格,因此个别地区地甲肿发病率又在回升,甚至有新地的地克病患者出现。1978年河南省辉县地方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第一次学术交流及科研协作会议上。经过讨论制定了我国的病区划分标准。根据这个标准,以公社为单位居民中甲肿发病率大于3%;或7~14岁的中小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大于2%的重病区(表19-4)。这个标准并规定在健康人群中随机抽样的尿碘平均值低于50μg·g-1肌酐,可作为确定地方病的参考指标。

  据划分标准确定为病区的,必须进行补碘、防治。补碘以后地甲肿发病率原为>20%的重病区降到轻病区<8%,降到<3%即为控制。这个标准仅提到地甲肿发病率而未提及地克病。因为地克病的问题,实际上是地甲肿问题的继续,在地甲肿的流行得到控制后,也就不会再有新的地克病患者出现。但近年的实践观察到有的病区在碘盐预防以后,地甲肿发病率已降低到此标准以下,而地克病尤其是类克汀病仍时有出现。其原因可能是食盐加碘不经常或不均匀,在胚胎的关键时期,有可能只需短短几十天缺碘即可造成地克病或类克汀病。

表19-4 地甲肿病区划分标准

  居民患病率(%) 7~14岁中学生肿大率(%) 尿碘(μg·g-1肌酐)
轻病区 3+~10 20+~50 50~25
重病区 >10 >50 <25

  食盐加碘的浓度各国不一,根据人体需要可按1/50000的浓度计,每人每日可摄入300μg碘左右,应当能够满足需要。根据我国加碘食盐储存、运输方式与烹调习惯,可能以1/20000的浓度更加安全。食盐加碘量也不宜过高,长期每日摄入800μg以上的碘可以造成高碘性甲状腺肿,它对人生理方面的影响还不够明确,至少在新生儿可造成窒息。

  碘化油是继碘盐之后又一个很有效的防治地甲肿的措施。国外用的碘化油几乎都是樱粟油与碘合成。国内的医用碘化油多为核桃油与碘合成。1977年河南省方城县用豆油与碘合成碘化油。

  碘化油所以能长期防治地甲肿,是由于一次大剂量注射后可在体内形成碘库,以后可以缓慢地、长期地释放出来,持续供应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需要的碘,从而收到了防治甲状腺肿的效用。

  注射碘化油后,甲状腺吸131 碘率偏高的现象迅速得到纠正。根据在秘鲁的观察,注射碘化油前,24h甲状腺吸131碘率为70±19%,注射18个月后为31±20%,3年后为44±18%。在扎伊尔的观察结果是,一次大剂量碘化油注射,可抑制甲状腺,吸131碘率的时间为5年。但国内有的报告指出注射碘化油(豆油制)后抑制甲状腺吸131碘率的时间只为2年。

  Watanabe等通过在阿根廷进行的试验,提出用口服碘化油代替肌肉注射以预防地甲肿与地克病,碘化油口服后,部分可在脂库中储存,可在1~1.5年时间内,维持尿碘于合理水平。

  必须明确,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食盐加碘工作也必须长期坚持;否则,只要补碘工作一放松,地甲肿与地克病就会重新流行。

  巨大的结节性地甲肿可进行手术切除。

  地克病的预防与地甲肿是一样的,仅有的一个区别可能是地克病要求食盐加碘的情况更稳定。由这一点看来碘化油可能比碘盐在预防地克病方面更有优越之处。近年黑龙江省与河北省在推选育龄妇女妊娠前加注碘化油预防地克病的方法,值得重视。

  粘肿型地克病用甲状腺素治疗可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现症甲低的症状完全可以控制。对体格矮小,骨龄落后,性发育落后等也可有明显的疗效。但对大脑发育落后症状的治疗效果是较差的。神经型地克病主要是大脑发育落后症状,因此甲状腺激素治疗效果也是较差的,但是配合教育与训练仍然可以取得一些疗效。Bautista注意到在缺碘地区伴有地甲肿的儿童,于补碘以后,智力均可有一定的改善。Hetzel认为,由于补碘后提高了血浆T4的水平,从而使脑和垂体的T3含量增加,故脑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