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一网 - 文献资料 - 医学书籍 - 预防医学

第八章 恶性肿瘤防制

  提要 恶性肿瘤发病概况;恶性肿瘤的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等流行特点;恶性肿瘤的主要危害因素;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和监测;我国癌症防治规划的主要任务和指标。

  案例 氯乙烯(vinyl chloride,CH-CHC1)是塑料工业中聚氯乙烯的单体,占塑料总产量的1/5。聚氯乙烯刚问世时,被认为是相对无毒的。人们只注意到氯乙烯易燃,易爆和高浓度下能引起急性麻醉作用,故订出卫生标准为500PPm。当时曾做大鼠吸入致癌实验,得阴性结果。1963年动物实验报告当氯乙烯浓度为100PPm时可致肝损害。以后于1970~1971年间的动物实验,发现氯乙烯可以引起动物发生多脏器肿瘤,遂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和争议。到1974年美国一家化学公司向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报告,在500名接触氯乙烯工人中发生4例肝血管肉瘤,至1977年NIOSH共收集了64个病例,包括英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均为男性,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9.7岁,接触工龄为4~32年,平均为17.8年。大多数病例为接触高浓度氯乙烯的清釜工。1974年同一研究者又重复了大鼠实验,吸入浓度为250PPm,接触时间为1年,结果动物产生了肝血管肉瘤(第一次实验浓度为500ppm,接触时间为4.5个月,结果未引发肿瘤)。美国于1973年对几家聚氯乙烯合成厂工人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的死亡率调查,获得流行病学证据。1974年美国将氯乙烯的作业环境卫生标准下降到50ppm,次年又降至1ppm,198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宣布氯乙烯为“确认致癌物”。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各地区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世界人口资料估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为690万人,新发病例为870万,现患病例为3710万,发达国家每年新发病例为330万,发展中国家为540万。不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5岁以上人口中恶性肿瘤都是前三位死因之一。恶性肿瘤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损失,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美国仅1990年癌症治疗花费即达1040亿美元,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因此,恶性肿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末期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看出我国恶性肿瘤年发病人数年为160万,死亡人数130万,已占总死亡率的18.63%,在各类死因中的位次已由第3位(城市)和第4位(农村)上升到第1位和第2位。城市和农村的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均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各种致癌因素不断增多,预计到2000年全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将上升到150万人,以与癌症有关的吸烟为例,目前我国烟民已近3亿。据预测到2025年将有200万人死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癌症将占50%。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恶性肿瘤的防治必须采取重视高危人群,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等预防策略才是有效的途径。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

  一、地区分布特点

  (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逐年上升。就世界范围而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别(表8-1)。

  (二)同一种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分布也不同,自3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肺癌死亡率者明显上升,尤其是大城市男性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6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的女性肺癌死亡率也有增高,增高的速度比男性快。发达国家肺癌死亡人数在20近年间增加到500%,而同期的其他肿瘤仅增加减85%。我国上海市肺癌发病率在1960年仅为5.25/10万,15年后的1974年已上升到27.02/10万,死因顺位由第6位跃升为第2位。北京早在1975年肺癌死因顺位已居各种癌症死因的首位。

表8-1 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地区间差异

恶性肿瘤部位 性别 高发病率地区 低发病率地区 高发区与低发区之比*
食管 伊朗东北部 尼日利亚 300
莫桑比克 英国 100
鼻咽 新加坡华侨华裔 英国 40
肺、支气管 英国 尼日利亚 35
日本 乌干达 25
子宫颈 哥伦比亚 以色列犹太族 15

  *35~64岁标化发病率之比,以世界人口作为标准人口

  肝癌在欧美罕见,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我国沿海地区长江以南诸省(江苏启东县、广西扶绥县)高发。莫桑比克某地区肝癌发病率为美国或西欧的500~1000倍。

  (三)城、乡之间也有差别(表8-2)。如我国城乡恶性肿瘤在死因谱中顺位不同,城市以肺癌居首位,农村占首位的是胃癌,城乡占前四位的是肺、肝、胃、食管癌。城市人口中结肠、直肠及肛门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而农村宫颈癌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这可能与城乡膳食结构、卫生服务条件、妇女婚育模式不同有关。

表8-2  1992年我国部分市、县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

 
合计 合计
合计 125.76 153.05 96.93 102.53 127.91 83.97
内:肺癌 33.64 44.21 22.47 14.62 21.15 9.84
胃癌 19.25 24.94 13.24 22.18 28.55 17.52
肝癌 19.73 28.26 10.72 21.30 31.46 13.86
食管癌 9.00 12.64 5.15 16.99 22.04 13.29
肠癌 8.62 8.86 8.36 5.53 5.49 5.56
白血病 3.46 3.97 3.12 3.37 3.76 3.08
乳腺癌 3.38 6.94 1.83 3.1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2年北京等35个市(全市或部分市区)和86个县资料

  胃癌在日本、智利、芬兰、奥地利、冰岛等地区发病率高,移居夏威夷的日侨胃癌发病人仍较当地人高,随移居时间延长,他们及其后裔的胃癌发病率下降。近年来,我国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浙沿海的胃癌发病率较高,常居该地区癌顺位的第1,2位,华北地区次之,中南、西南地区较低,如青海胃癌死亡率高达40.62/10万,而广西仅为5.16/10万(相差7.9倍。)

  食管癌有伊朗东北部、南非(班图族)、肯尼亚、中亚地区、智利(北部)、瑞士、法国较多见。我国河南、山西、河北及北京为高发地区,以太行山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大体呈一个不规则的同心圆分布。河南林县食管癌死亡率高达139.80/10万。高、低发区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差可达100倍。

  肠癌有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仅次于胃癌。美国肠癌发病率高达51.8/10万,西欧、加拿大次之,日本随着战后饮食习惯的欧美化,大肠癌发病率已逐年上升。我国肠癌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江以南高于华北地区。

  白血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达8~12/10万,埃及、日本较低、仅有2~4/10万,我国21个省、市2亿人口的调查表明白血病发病率在3/10万左右,但有的地区如湖南高达5~6.6/10万。

  乳腺癌在发达国家中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30%~50%。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如北京乳腺癌发病率超过宫颈癌。

  鼻咽癌在东南亚及我国华南等地区(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北等)高发,新加坡、日本、美国和泰国的华侨中鼻咽癌发病率也高于当地人,在日本的华人与日本人发病率之比为14.04:0.23;美国加利福尼亚的15岁以上男性华人鼻咽癌死亡率与美国白人之经为15.4:0.57。

  二、人群分布特点

  (一)年龄分布

  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恶性肿瘤,但发病率多随年龄同步增长。儿童期最多见的是白血病、脑瘤及恶性淋巴瘤;青壮年时期常见的是肝癌及白血病;中年及老年期多以胃、食管、宫颈、肝及肺癌为主。乳腺癌则多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的两个高峰。

  (二)性别分布

  10岁以下男性发病率较高;20~60岁特别是35~55岁女性中因乳腺癌、宫颈癌而使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男性则因食管癌、胃癌、肺癌、肠癌出现高峰,致使发病率增高。

  (三)婚育状况分布

  早婚多育妇女宫颈癌多发,未婚者及犹太妇女中罕见(可能与犹太族男性有幼时割包皮习俗有关),说明与性行为有关。宫颈癌低发区宫体癌及乳腺癌发病率较高。

  (四)种族分布

  鼻咽癌多见于中国人(说广东方言的人群最高);原发性肝癌多见于非洲班图人;印度人中口腔癌发病多;哈萨克人食管癌较常见。皮肤癌和不同人种皮肤色素沉着多少有关。

  (五)职业分布

  职业性膀胱癌主要发生在染料(生产α、β萘胺、联苯胺等染料)、橡胶、电缆制造等行业;职业性皮肤癌多见于煤焦油和石油产品行业;职业性肺癌以接触石棉、砷、铬、镍以及放射性矿开采等行业为多。

  (六)移民中分布

  日本胃癌死亡率高,美国很低,相差约5倍;美国肠癌死亡率高,日本很低,相差也约5倍;美籍日本人中胃癌死亡率下降,在美出生的第二代日本人胃癌死亡率更低,而肠癌死亡率在逐渐上升,说明这两种癌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而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