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乌梅丸
药理作用    实验证明,乌梅丸是有麻醉蛔虫,达到抑制蛔虫活动的作用。实验中可见蛔虫在5%乌梅丸溶液中活动明显被抑制,在30%乌梅丸溶液中经2分钟蛔虫趋于完全静止,若再移至生理盐水中,经2~3分钟又能恢复活动。乌梅丸能作用于肝脏,使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人口服乌梅汤后,用胆囊造影和超声波检查,都证实乌梅汤对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用狗作胆囊造瘘手术,收集胆汁,服药3天,胆汁分泌有增加的趋势,而且胆汁偏酸,pH值下降。服乌梅丸后能使胆道口括约肌弛缓扩张。胆道手术进行给药前后造影观察,发现服药后造影剂迅速通过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乌梅丸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某些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蜀椒又有驱蛔作用,其机理为使蛔虫严重中毒而被排出体外。方中的细辛煎剂及挥发油有镇痛作用。因此,乌梅丸确有解痉止痛,止呕,安蛔驱蛔,消炎利胆,控制胆道感染等方面的作用。
适应症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主治蛔虫寄生体内,因胃热肠寒不和而扰动,致腹痛,胸闷,呕吐或吐蛔,四肢冰冷,或久利不止,反复呕吐,或厥阴头痛,脉沉细或弦紧等病证。本方主要用于治疗:1.胆道蛔虫症:表现为剑突下或右季肋呈阵发性剧烈疼痛,局部有压痛,呕吐或吐蛔,或手足厥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细;2.蛔虫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腹中绞痛,腹部包块,呕吐或排蛔虫,或有寒热,下利血水,上下格拒者;3.慢性痢疾:反复不愈,寒热错杂,以下痢粘液色白,腹中隐痛,纳差,四肢冷,舌白,脉沉迟为多见;4.胃肠功能紊乱症: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大便溏而不爽者。据临床研究资料,用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155例,总有效率为99.4%;用乌梅丸治疗钩虫病60例,经治疗后阴性32例,转阴率55.3%;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急、慢性菌痢65例,慢性非特异性肠炎75例,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肺心病、高血压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效果显著。
用法用量    本品为蜜丸剂,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9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成人1/3量。忌恼怒寒凉,孕妇慎用。
制剂    乌梅、黄连、黄柏、干姜、蜀椒、桂枝、制附子、当归、人参、细辛。
组成    乌梅、黄连、黄柏、干姜、蜀椒、桂枝、制附子、当归、人参、细辛。
功能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用于    蛔虫寄生体内,因胃热肠寒不和而扰动,致腹痛,胸闷,呕吐或吐蛔,四肢冰冷,或久利不止,反复呕吐,或厥阴头痛,脉沉细或弦紧等病证。本方主要用于治疗:1.胆道蛔虫症:表现为剑突下或右季肋呈阵发性剧烈疼痛,局部有压痛,呕吐或吐蛔,或手足厥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细;2.蛔虫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腹中绞痛,腹部包块,呕吐或排蛔虫,或有寒热,下利血水,上下格拒者;3.慢性痢疾:反复不愈,寒热错杂,以下痢粘液色白,腹中隐痛,纳差,四肢冷,舌白,脉沉迟为多见;4.胃肠功能紊乱症: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大便溏而不爽者。据临床研究资料,用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155例,总有效率为99.4%;用乌梅丸治疗钩虫病60例,经治疗后阴性32例,转阴率55.3%;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急、慢性菌痢65例,慢性非特异性肠炎75例,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肺心病、高血压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