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二陈丸
药理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祛痰,镇咳,止吐健胃等作用。陈皮主含挥发油,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液增多,有利于痰液吐出。半夏主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等,对咳嗽中枢和呕吐中枢均有抑制作用。陈皮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甘草和茯苓相配伍,对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有抗胃溃疡和保护胃粘膜作用。
适应症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主治湿痰咳嗽,痰白量多,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晕心悸,舌苔白润,脉滑。主要用于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眼科疾病等。1.用二陈汤为主结合临床分析随证加味治疗慢性气管炎175例,治疗结果,单纯型109例,有效105例,喘息型66例,有效59例。用加味二陈汤治疗急性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共31例,6~12天后31例痊愈,咳嗽,咳痰以及肺部罗音消失,胸透正常,食欲增加。二陈汤加当归,随证再加味治疗慢性气管炎33例,显效17例,好转18例;2.二陈汤加减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120例,其中痊愈47例,占39.2%,好转63例,占52.5%,无效10例,占8.7%,总有效率为91.7%;3.美尼尔氏综合征用二陈汤加天麻、白术治疗,效果较满意,待症状好转,投以六味地黄汤巩固疗效,共治10余例,疗效甚佳;4.麦粒肿用二陈汤加味治疗12例,痊愈11例,显效1例,另有报道认为,凡眼科疾病,只要有痰湿证,不论新久均可用本方治疗;5.粘液囊肿用二陈汤加黄苓、黄连、薄荷、生姜治疗16例,14例服药后5~9天局部明显消肿,质地变软,无压痛,舌下皱壁充血明显减轻;6.脑囊虫病用二陈汤加味共治疗30例,均治愈;7.用本方治疗重度甲状腺肿7例,痊愈5例,改善2例;8.小儿流涎症用二陈汤加益智仁,取得满意效果;9.二陈汤加减用于防治锑273消化道反应30例,显效4例,有效2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
用法用量    本品为水丸剂,每50粒重3克,每袋9克,口服,一日2次,一次6~9克。本方偏于温燥,故对于有痰而渴喜饮水者,不宜服用,本方辛香温燥,易伤阴津,不宜长期服用,对已有咯血,吐血,津液亏损及属阴虚燥咳者忌服。
制剂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组成    陈皮250g,制半夏250g,茯苓150g,甘草750g,生姜50g。
炮制    以上五味,取陈皮、生姜,以70%乙醇,半夏以45%乙醇按渗漉法渗漉,渗漉液制成稠膏;茯苓制成细粉。甘草制成部分细粉及浸膏,将上述膏、粉加适量饴糖作粘合剂混匀,制丸,上墨灰衣,即得。每8丸相当于处方原生药3g。本品为墨灰包衣浓缩丸,除去包衣后显深棕色;气微香,味甘、微辛。显微特征: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甘草)。
功能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用于    用于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用法    口服,每次12~16丸,每日3次。
出处(《甘肃省药品标准》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