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中毒性肌病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中毒性肌病包括酒精中毒和药物中毒性肌病两种,以前者最为常见。
    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包括急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中毒性肌病伴低钾血症;亚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除肌力有所减退外无其他临床症状;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是酒精中毒性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肌萎缩和肌无力。饮酒史者有肌病的临床症状,结合相应的组织病理变化及其他辅助检查发现,排除其他性质的肌病即可做出诊断。亚临床肌病的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常常漏诊,应引起重视。
    许多药物均可引起中毒性肌病,它们可直接作用于局部或广泛的肌细胞。同时,肌肉损害也可继发于药物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低钾性肌病)、肾功能不全、能量需求过度(药物诱发的恶性高热)或营养和氧供不足(药物诱发的肌肉缺血缺氧性损害)等。氯贝丁酯、吉非贝齐、6-氨基己酸、他汀类降血脂药、过量VitE等可致横纹肌溶解,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近端肌无力伴肌痛,血清CK中度升高,伴或不伴肌红蛋白尿;大剂量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致类固醇肌病,表现为明显的四肢无力,CK中度升高;利尿剂、缓泻剂及甘草等可致低钾性肌病,表现为周期性低钾性麻痹,可伴CK中度升高;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可致抗微管肌病,表现为近端肌无力伴周围神经病,CK多正常;许多药物可致肌红蛋白尿症,表现为严重的肌痛、肢体呈软瘫,股四头肌受累较明显,CK明显升高并伴肌红蛋白尿。此外,局部肌肉注射奎宁、氯霉素、氯丙嗪、油剂青霉素等药物可引起局部肌肉纤维化、肿胀和挛缩。
    药物中毒性肌病的病理改变各异,不具有特异性,诊断本病除具有相关药物应用病史外,还需具有以下特点:用药前没有肌病症状;停用相关药物后症状部分或完全改善;排除其他原因。
录自《医师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