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类别西医疾病
临床表现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typical chronic myeloidleukemia,aML)是一种同时具有MDS和MPN特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特点是具有发育异常的幼稚和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但白血病细胞无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患者多为老年人,男女比例为1:1至 2.5:1。大多数患者有与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有关的症状,其他主要是与脾大相关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    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中位数为(35~96)×10^9/L,有的病例白细胞计数可>300×10^9/L。外周血原始细胞常<5%,通常<20%。幼稚粒细胞通常为10%~20%或更多,尽管单核细胞绝对值可增多,但其百分率很少超过10%,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不明显。中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多见。血细胞发育异常以粒系最为显著,红系亦可有发育异常,包括巨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主要为粒系增生,原始细胞可中度增多,但<20%,骨髓中粒系形态改变与外周血中相似,巨核细胞可减少、正常或增多,大部分患者有巨核细胞发育异常。红系增生程度不定,通常粒红比例>10:1,但有些病例幼红细胞可>30%,并且可存在红系发育异常。部分患者初诊时或病程晚期网状纤维增多。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可以降低、正常或升高,对诊断没有意义。
    80%患者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包括+8,+13,del(20q),i(17q)及del(12q),但均无特异性。无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
诊断    WHO诊断标准:
    (1)因成熟和幼稚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增多(WBC≥13×10^9/L)。
    (2)粒细胞具有显著发育异常。
    (3)无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无PDG-FRA或PDGFRB重排。
    (4)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细胞)≥10%。
    (5)轻微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增多,嗜碱性粒细胞<2%。
    (6)无或轻微单核细胞绝对数增多;单核细胞<10%。
    (7)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增殖及粒细胞发育异常,伴有或不伴有红系和巨核系发育异常。
    (8)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
    变异型  染色质凝集异常综合征为aCML的一个变异型。特点是外周血中有大量不成熟韵和成熟的粒细胞,核染色质过度凝聚呈团块状。常见核分叶少及胞质颗粒少。多数病例白细胞计数增高,少数正常。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较显著。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除粒系核染色质凝集异常外,还常有红系和巨核系中度发育异常。
治疗    到目前为止,对aCML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初步试验伊马替尼对本病无效。aCML中位生存期<20个月。血小板明显减少及严重贫血为预后不良因素。约15%~40%的病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其余死于骨髓衰竭。
录自《实用内科学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