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丝虫感染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丝虫病( 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班氏和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通过蚊子传播。
诊断    1.流行病学史  有流行区居住史,感染机会(蚊虫叮咬)等。
    2.临床表现  周期性发热、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与逆行性淋巴管炎、象皮肿、乳糜尿为本病的特征。来自流行区患精索炎、睾丸炎、精索淋巴管曲张者,大多由于丝虫所致。
    3.实验室检查
    (1)微丝蚴检查  对夜间睡眠的血检者,在晚9时至次日凌晨2时采血查微丝蚴。
    (2)成虫检查法  在可疑病变部位采用抽取法及活检法检查成虫。
    (3)免疫学检查。
治疗    以病原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
    1.对症治疗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抗感染、口服解热镇痛剂或泼尼松。
    (2)鞘膜积液 手术为首选。
    (3)象皮肿
    a.桑绑疗法  采用25%桑叶注射液2~4 ml/次,肌注1~2次/d,30 d为一疗程,1年内可间歇治疗2~3疗程,同时采用绷带绑扎患肢。
    b.热烘绑疗法  包括热烘炉烘烤加绑扎疗法,微波疗法及电子绷带疗法。
    c.手术治疗  淋巴静脉吻合术。
    (4)乳糜尿
    a.一般疗法卧床休息、少食脂肪、多饮水。
    b.中医中药治疗。
    c.外科治疗淋巴管结扎或吻合术。
    2.病原治疗常用乙胺嗪,其次为呋喃嘧酮、伊维菌素等。
方案    处方1  病原治疗。乙胺嗪(海群生)治疗方案有三。
    短程疗法  成人1.5g,晚上一次顿服;或0.75g/d,连服2d;或0.5g/d,连服3d。用于马来丝虫病的治疗。
    中程疗法  成人0.6g/d,分2~3次  口服,连服7d,总量4.2g。本疗法用于微丝蚴数量大的严重感染者和班氏丝虫病。
    间歇疗法  成人0.5g/d,每周1次,连服7周,总量为3.5g。此法疗效可靠。
    处方2  呋喃嘧酮(50mg/片),20~25mg/(kg.d),分2~3次  口服,连服7d为一疗程
    处方3  左旋咪唑4~8mg(kg.d),连服3~5d。复发率高,现已少用
注意事项    1.乙胺嗪(海群生)该药毒性很低,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头晕等。但是服药过程中,由于成虫或大量微丝蚴死亡,患者可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偶有蛋白尿或血尿等,个别可致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此时应暂停乙胺嗪(海群生),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对于患有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者及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者应禁用,妊娠期妇女禁用。
    2.呋喃嘧酮是我国近年合成的新的杀丝虫药。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头晕、恶心等,一般2~3 d自愈。
    3.其他  新的抗丝虫药物不断研制,如伊维霉素、CGPs、CGP6,另外,苏拉明、抗疟药中甲氟喹、氯喹和其他氨基喹啉类药物也有杀灭丝虫成虫和幼虫作用。
    (王瑞云)
录自《医师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