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0147_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路径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2016年版)
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ICD-10:D69.3)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和《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包括血涂片)。
    3.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
    4.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5.排除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和《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可常规剂量或短疗程大剂量给药。
    2.急症治疗:适用于严重、广泛出血;可疑或明确颅内出血;需要紧急手术或分娩者。
    (1)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2)输注血小板。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69.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编码。
    2.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小板数<20×10^9/L,或伴有出血表现或出血危险(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沉、血涂片、血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
    (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
    3.骨髓形态学检查。
    (七)治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
    (八)治疗选择。
    1.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注意观察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并对症处理;防治脏器功能损伤,包括抑酸、补钙等。
    (1)常规剂量(泼尼松1mg·Kg^-1·d^-1)。
    (2)短疗程大剂量给药(甲基泼尼松龙1.0g·d^-1×3d,或地塞米松40mg·d^-1×4d)。
    2.急症治疗:适用于严重、广泛出血;可疑或明确颅内出血;需要紧急手术或分娩者。
    (1)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0.4g·Kg^-1·d^-1×5d或1.0g·Kg^-1·d^-1×2d。
    (2)输注血小板。
    (九)出院标准。
    不输血小板情况下,血小板>20×10^9/L并且持续3天以上。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经治疗后,血小板仍持续低于20×10^9/L并大于2周,则退出该路径。
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CD-10:D69.3 )
    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14 天内
    表_33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路径表单
    表_33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路径表单
表格    表_334《2016年新发布的临床路径》
    表_335《2016年新发布的临床路径》
录自《医师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