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Fanconi综合征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Fanconi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是遗传性或获得性近端小管多种功能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全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及尿酸等有机酸尿,电解质丢失过多,肾小管蛋白尿,以及上述疾病引起的各种代谢并发症,如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磷血症、低钙血症、脱水、佝偻病、骨质稀疏及生长迟缓等,测定对氨马尿酸清除率(CPAH)显示小管排泌功能也有损害。肾小球功能一般正常或与酸中毒相比不成比例。以氨基酸尿、糖尿与磷酸盐尿为基本诊断指标,其余的可有可无,所以临床上有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三项不全)之分。本病在国内较为罕见。根据发病时年龄分为婴儿型、儿童型及成人型。
病因    病因很多,幼儿、儿童大多与遗传有关,成人则多继发于免疫性疾病、金属中毒或肾脏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可肯定与单项物质转运异常不同,即不是由于特异转运载体或其受体缺陷所致。据Gonick意见本病的发病机制有6种可能,有的已为临床病理或动物实验所证实,其中以反漏人管腔及能量供应失常最为重要。反漏的证据是肾性糖尿属A型,磷酸盐与碳酸盐在滤过负荷减少的情况下仍有丢失,甚至呈负清除现象。能量供应障碍多由金属毒物或遗传代谢病的中间代谢产物储存在细胞内,影响了ATP的生成或能量传递。无论哪种机制都可导致多种物质转运异常,而且清除量也比单种载体转运异常时为大。
病理变化    早期可无明显器质性变化。缺钾时可引起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器形态异常,如线粒体外肿胀等,但非特异性变化。
临床表现    (一)特发型Fanconi综合征(婴儿型)
    1.急性型  其特点为:①多于6~12个月发病,常因多尿、烦渴、脱水、消瘦、便秘、呕吐、拒食、无力、发热等症状就诊;②生长迟缓,发育障碍,可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及严重营养不良;③肾性全氨基酸尿是必有现象,血浆氨基酸浓度正常;④化验常有低血钾、低血磷、低血钙及碱性磷酸酶增高,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尿滴定酸及NH4+可减少,尿糖微量或4~5g/d,血糖正常;⑤预后差,常死于尿毒症、酸中毒或继发感染。
    2.慢性型  发病较晚(2岁以后),症状较轻,突出表现为侏儒和(或)抗维生素D佝偻病。
    (二)成人型Fanconi综合征  特点为:①起病缓慢,10~20岁以后发病;②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如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低血钾、高氯酸中毒等,软骨病为突出表现,少数病例还可有酮症;③晚期可出现肾衰竭。
    (三)特发性刷状缘缺失型Fanconi综合征  1984年Manz等首次报道一例小儿由于近曲小管刷状缘完全缺失而引起本综合征。因为葡萄糖与各种氨基酸的转运载体完全丧失,故这些物质的清除率接近于肾小球滤过率(即几乎全部未被再吸收),因而与普通型有很大不同,其葡萄糖再吸收曲线不是A型曲线而是与Oemar等报道的O型曲线相似。由各种氨基酸清除率构成的清除图谱是平线,失去了正常人或普通型患者的清除图谱,即清除率大的更大,少的也较少的曲线型图谱。
    (四)继发性Fancorii综合征  多有原发病,诊断较易,但不同病因引起的Fanconi综合征的表现可有所不同。
    1.胱氨酸储积病  又称胱氨酸增多症,是小儿Fan-coni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正常人细胞内溶酶体是细胞内蛋白降解部位,降解产生的游离氨基酸,通过溶酶体膜转输系统输入胞浆而被再利用,本病因介导胱氨酸转运载体有缺陷,使胱氨酸在细胞内大量储积,影响细胞功能而发病,故同胱氨酸尿症不同,后者是肾小管上皮转运胱氨酸障碍,只引起胱氨酸尿,而前者则引起许多器官细胞内胱氨酸储积,肾脏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
    本病发生率1: 20万~32.6万,男性稍多。可分为三型:①婴儿型或肾病型;3~6个月发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脱水、多饮、食欲减退、生长障碍、发育缓慢及佝偻病,可有“电解质危象”。至5~6岁后进入肾功能不全而死亡。②儿童型或中间型;10岁左右发病,进展较慢,也以肾脏病为主要表现。③成人型:无肾病表现,以其他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该型Fanconi综合征常以失钾、渗透性利尿、脱水及CPAH减少为突出表现,而不同于其他原因引起的Fanconi综合征。
    肾外表现:①眼色素性视网膜炎;②角膜、结合膜、虹膜及晶体有胱氨酸结晶沉积;③甲状腺功能低下;④糖尿病;⑤肝脾大;⑥脑水肿;⑦肌病。
    本病可通过骨髓片、白细胞、直肠黏膜中的结晶分析或裂隙灯检查角膜有胱氨酸结晶而诊断。
    治疗包括低胱氨酸饮食及对症治疗(纠酸,补液,维生素D等),早年报道D青霉胺(每日1~2g)、二硫苏糖醇等疗效欠佳,近年报道巯乙胺效果较好。
    2.Lowe综合征  是性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定位在Xq24-q26 。多为男性。从1 95 2年报道以后现已达百例以上。初生虽已存在,但发病多在婴儿期或更晚,按自然病程发展可分为三期。
    (1)婴儿期:以脑眼症状为主,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及青光眼,常致全盲。严重智力低下、肌张力低下与反射减弱、头颅畸形(长头、前额高出、鞍鼻、高腭弓等)。
    (2)儿童期:表现为不完全性Fanconi综合征,有肾小管性蛋白尿和全氨基酸尿,后者以赖氨酸和酪氨酸为明显,严重磷酸盐尿可引起抗维生素D佝偻病或骨质稀疏,可有肾小管酸中毒等。一般情况下,糖尿、失钾及多尿较轻或无。常有脐疝、隐睾等畸形以及特殊的手指小关节炎。
    (3)成人期:肾小管病症状消退,多因肾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或肺炎而死亡。有少数女性(<5%)携带者可出现白内障。
    除对症治疗酸中毒、骨病及感染外,无根治疗法。
    3.细胞色素G氧化酶缺乏  迄今共有7例报道,患者均在出生后11~13周发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线粒体肌病、乳酸酸中毒及Fanconi综合征,患者肌肉中此酶仅为正常人的17%,肾脏中此酶为正常人的38%。
    4.肿瘤相关的Fanconi综合征  1 985年Leeoey等曾报道一例非骨样化纤维肉瘤并发完全型Fanconi综合征,切除肿瘤后本征完全消失。
    5.有“非小管性蛋白尿”的Fanconi综合征  成人某些继发性Fanconi综合征可有溢出性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或轻链病时)或肾小球性蛋白尿(多见于高γ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淀粉样变性、急慢性间质性肾病)。这些患者常为不完全型Fanconi综合征,且常并发肾性尿崩症、肾小管酸中毒Ⅰ型以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并发Fanconi综合征早年都为先天性或儿童期肾病综合征,近年国内外也不乏报道有成人病例。
    6.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与急性Fanconi综合征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酶缺乏病。发生率1:2万。患者几乎完全缺乏1-磷酸果糖醛缩酶,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活性也降低50%以上,导致1-磷酸果糖不能裂解而储积在细胞中,同时不能产生ATP而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在患者摄人果糖时可发生急性Fanconi综合征及低血糖、高尿酸血症和高纤维蛋白尿症(由肝中腺嘌呤核苷酸缺乏磷而分解及糖原异生障碍所致)。发病同年龄有关,婴儿摄食乳糖无症状,当加用果糖或水果时即急性发病,在摄食后20~40分钟出现呕吐、腹泻、低血糖与高尿酸血症,2小时后出现急性Fanconi综合征、乳酸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肝大。及时停止摄人果糖和治疗低血糖,病情可能缓慢逆转,否则可威胁生命或导致肝肾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治疗    (一)病因治疗  继发性者治疗基础疾病,Wilson病或重金属中毒等促进毒物排泄,遗传代谢病通过饮食管理减少代谢毒性物质沉积等。
    (二)对症治疗
    1.酸中毒  根据碳酸氢根丢失情况补充碱剂,2~10mol/(kg.d),可用重碳酸氢盐、枸橼酸盐、乳酸盐等,应分次给,每天4~5次,以血中碳酸氢根水平恢复正常为标准。注意事项:①伴低血钾者应同时补钾,2~4mmol/(kg.d),因补钠可使低血钾加重。②碱剂用量过大而不能耐受时可加用氢氯噻嗪2~3mg/(kg.d),它可使细胞外液缩减而促进碳酸氢根再吸收,但应谨防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多尿  除针对病因如低血钾治疗外,应提供足量含盐液体(钾、钠、钙等),除定时定量分次服用外,还应随时酌情加服,一定要防止脱水发生。
    3.低血磷  中性磷酸盐1~ 3g/d,分5次服用,如有腹泻或腹部不适可减量。注意补磷可加重低血钙及骨病,故应并用维生素D 5000U/d或1,25-( OH)2D3 0. 25~0.5μg/d,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加至足量。为防止肾钙化应监测尿钙排量,以不超过0. 6g/d为标准。
    4.低尿酸血症、氨基酸尿及蛋白尿  一般不需治疗。
    5.肾衰竭  必要时透析或行肾移植。
录自《实用内科学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