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0165_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2016年版)
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ICD-10:M06.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持续性、对称性关节肿胀及疼痛,伴有晨僵。
    2.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及ACR/EULAR2009年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其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及个体化。一旦确诊,应尽早正规治疗。既要通过一线非甾类抗炎药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缓解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又要及时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再辅以理疗,同时应尽量减少和防治药物不良反应,最终选择疗效及耐受性均理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06.900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及便潜血检查。
    (3)血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4) 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自身抗体谱(含RF、抗CCP,AKA、APF、抗MCV)及炎性指标(CRP、ESR)。
    (6)其他自身抗体检查(包括ANA、抗ENA和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
    (9)胸部X片及心电图检查。
    (10)腹部B超(肝胆胰脾和肾脏)。
    (11)影像学检查:受累关节的X线片检查。
    (12)骨密度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2)超声心动图、胸部CT、关节超声检查,关节MRI、关节镜检查、抗结核抗体、PPD试验、病毒性肝炎系列、肿瘤标志物。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非甾体抗炎药
    2.糖皮质激素类药
    3.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甲氨蝶呤/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硫唑嘌呤/雷公藤多甙/环孢素/青霉胺/环磷酰胺/艾拉莫得等,选用何种药物及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4.生物靶向制剂。
    5. 有关节外表现的难治型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免疫细胞治疗。
    6. 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钙剂、维生素D3及磷酸盐类等药物的应用。
    7. 中成药、中药、康复和理疗等。
    (八)出院标准。
    1.关节疼痛数目及肿胀程度减少或缓解。
    2.化验指标好转。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疾病预后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治疗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等,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M06.9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15天
    表_378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表格    表_378《2016年新发布的临床路径》
录自《医师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