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亚急性联合变性
类别西医疾病
概述    汪昕
    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是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引起的脊髓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脊髓后索和侧索联合损害为特征性改变,表现为肢体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伴发周围神经病。近年来,国内发病有增多趋势。
病因    维生素B12主要贮存在肝脏,量约为3000~5000μg,正常人每天消耗1~2 μg。正常人体的维生素B12的合成有赖于肠道胃黏膜内因子和维生素K的参与。当营养物质中营养成分缺少,营养不良,胃部手术切除,萎缩性胃炎,某种药物(新霉素)应用,寄生虫感染(阔节裂头绦虫等),以及血液中转运钴胺蛋白(transcobalamin)缺乏等因素的条件下,维生素B12的含量可以降低,并引起神经症状。目前国内经常见到的患者常为胃部手术切除者,或经常大量酗酒而伴萎缩性胃炎者,偶可见到营养不良的患者。
    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尸检很少。就有限的病理检查显示脊髓变细变软,切片上可见脊髓后索及侧索明显脱髓鞘性改变,前角细胞和后角神经元完整无损。侧索的感觉纤维束亦可有轻度脱髓鞘性改变。
临床表现    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女性较少。起病缓慢,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常常主诉倦怠、乏力、皮肤干燥、苍白等症状,但找不到原因。随后相继出现四肢,特别是双下肢无力,上下楼梯乏力,并有双下肢踩在棉花胎上之感觉,重者步态不稳,但不伴两便困难。与此同时,患者主诉四肢末端麻木、烧灼感,但不持续,体格检查时,多数患者的肢端感觉正常,仅少数患者表现典型的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因此,在没有客观感觉障碍患者中应特别小心,切忌随意诊断为功能性疾病。
    典型的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亦具有脊髓疾病的共同特性,即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它们的特点分别为:①运动障碍,表现为双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锥体束征阳性。若伴发周围神经病时,可有肢体远端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或消失。②感觉障碍,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障碍,振动觉、位置觉均受累及,越是远端受累越明显,因此可以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即闭眼时站立更加困难,黑暗中步行更困难。若伴周围神经病时,可有末梢型感觉障碍出现。③自主神经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心慌、出汗,伴周围神经损害者可出现四肢末端皮肤干燥等营养障碍。偶有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维生素B12缺乏还包括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和巨幼红细胞贫血。如淡漠、嗜睡、定向能力减退或丧失、多疑、反应迟钝、情绪不稳、人格改变,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记忆减退或痴呆。
    多数患者伴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血清维生素B12降低。但是不少患者并无贫血的症状和体征;还有少数患者具有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的典型症状,而血清维生素B12含量始终正常,这可能提示维生素B12利用障碍。
    实验室检查可见脑脊液正常,或少数有轻度蛋白质增高。血清维生素B12浓度降低,<100pmol/L(正常范围为150~250pmol/L)。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减少。胃泌素水平降低;抗胃壁细胞抗体可以阳性;以及内因子抗体阳性等均为特征性改变。临床怀疑亚急性联合变性而血清维生素B12正常时可作血清甲基丙二酸和高胱氨酸浓度的测定,可为诊断提供依据。此外,还可口服放射性核素57钴标记的维生素B12作吸收试验,测定其尿和粪便中的排泄量,计算其吸收量。
治疗    诊断一旦成立即应给予维生素B12补充治疗。常用方法为:
    1.维生素B12    500~10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14天后,视症状改善情况决定是否减量,症状仍非常明显者继续肌肉注射1000μg,每日1次,达30天后改为隔日或每周2次肌肉注射。一般需长期,乃至终生给药。
    2.病因治疗  萎缩性胃炎者应积极消化道治疗。营养不良者应改变膳食结构,多食粗粮、蔬菜及动物肝脏等予以纠正。
预后    预后与治疗前的病程有关。数周内开始治疗有望完全康复,3~6个月内开始治疗可大部分恢复。
录自《实用内科学第13版》